中外媒体记者参观“鲁班工坊体验馆”。
走近一座城,有多种“打开方式”。除了来津参与2025年上海合作组织峰会报道,许多中外媒体还将目光聚焦这座城市,因此,位于天津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刚刚对外开放的“鲁班工坊体验馆”昨日再次迎来新客人——来自28个国家的30余位媒体记者用镜头和笔触记录享誉国际的职教品牌“鲁班工坊”是如何从天津走向世界的。
学开高铁、看跳舞的人形机器人、感受隔空诊脉……沉浸式解锁、“零距离”触摸,鲁班工坊创“新”表达,魅力“圈粉”。在全面、系统地了解了鲁班工坊建设的标准、路径、模式和贡献后,来自马尔代夫的虎鲸媒体集团高级编辑纳沙马·穆罕默德,在留言簿上写下:“中国人真的很厉害,向你们致敬!”纳沙马·穆罕默德表示她十分钦佩中国人的聪明与勤奋,“我会把在这里的所见所闻和我的同事分享,我们要用天津建设鲁班工坊这样鲜活的故事,向我们国家人民讲述了不起的中国、了不起的中国人。”
走出体验馆,与之比邻的精密模具与智能制造产教融合基地同样赢得中外媒体记者的关注。用激光打标机亲手制作生肖牌;3D打印让心心念念的玩偶“立等可取”;从一堆手表精密零件中随意选取创作出机械风艺术画……一边动手,一边用镜头记录,“黑科技”带来的新奇让记者们直呼“厉害”。在手表机芯零件拼装体验区,印度尼西亚《罗盘报》记者赛卡尔·甘达旺吉好奇地问:“一块手表是由多少机芯组装而成?”当得知有的需要上千个部件,且这些部件都是由精密模具智能制造时,赛卡尔·甘达旺吉瞪大眼睛,竖起大拇指,赞叹手表机芯背后的科技力量。
原定一个半小时的参访活动,因为意犹未尽,一再被推迟返程时间。大家纷纷表示,要让中国工匠精神、天津职业教育经验“跨山越海”,让世界上更多的人了解,通过新闻报道,架起促进人文交流、民心相通的桥梁。